编者版: 9月25日,华促会紧急在UCSF举办了“H1B&F1最新政策解读&给移民的实用建议”的活动,邀请旧金山资深移民律师Olivia Lee对最新的10万美金H1B政策及它对其他学生和研究人员等签证持有人的影响做了深入解读。本文试图详细梳理该事件的时间线以及背后的系统性反移民因素。
您希望第一时间获取律师对H-1B变动的最新解读,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辟谣吧新闻信,我们将在新闻信中与您分享带中文字幕的律师讲解视频。
9月19日,一则有关“H-1B签证需缴纳10万美元”的总统公告和随后的细化说明,在签证持有者、雇主、移民律师和留学生群体中掀起风暴。自9月19日(总统签署公告当日)消息披露后,关于新规是否只适用于新申请、是否会影响在外持签者返美、是否按每份申请征收等问题,白宫网页和发言人在几天内多次澄清和“打补丁”,但许多疑问仍未被解答。
大量移民律师事务所与企业移民团队在周末连夜加班,向客户发送政策解读与旅行建议,并就如何应对已订行程、在外持签者返美时间点等问题提供操作性指引。包括亚马逊、微软、摩根大通在内的大科技和金融企业紧急通知H-1B/H4签证持有者及尽快回美,并暂缓一切国际旅行。
由于距离政策生效(9月21日)仅剩不到48小时,仍滞留海外的签证持有者,尤其是在中国等远距离国家的人,几乎必须立即登机才能赶在生效前入境。与此同时,签证持有者和留学生在微信、微信群、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密集讨论:有人转发律师建议研读原文,有人紧急抢票推高机票价格,还有人在登机口甚至机上临时交涉试图折返;部分已无法及时返美的人,则不得不重新思考留美计划与职业路径。
当风波逐渐平息,回顾这次事件的时间线与性质:它既令许多人感到措手不及,又并非完全出乎意料。放在更广阔的移民政策与政治语境下观察,这类针对移民的措施早已在特定政治阵营与舆论场中反复出现。在制度层面上,这是一次通过财政与入境限制来限制外国高技能劳工流入的明显举措,其短期冲击与长期影响都值得追踪。
时间线
彭博社(Bloomberg)旗下的彭博法律(Bloomberg Law)最早报道,称消息来源自白宫“熟悉此事务的官员”,总统最早周五将签署公告,给H-1B签证增加10万费用。整条新闻只有三行,没有更多细节。
随后美联社(AP)同样发布相关报道,称消息来源自彭博社,但美联社无法立即核实。
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已出现讨论,受限于信息过于简略,引发恐慌。
川普总统在白宫签署公告,并坚称科技行业不会反对此举。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更表示“所有大型企业”都已加入,并说10万美元是一笔“年费”。
随后,包括美联社、《卫报》均引述了卢特尼克的说法,将10万美元报道为“年费”。进一步加剧了社交媒体上的恐慌。
与此同时,川普还宣布推出“金卡”和“白金卡”新项目:
卢特尼克表示,这两类新卡将取代教授、科学家、艺术家及运动员等群体通过就业签证获得公民身份的传统渠道(即EB-1与EB-2)。其中,白金卡计划仍需获得国会批准。
然而,由于“10万年费”的说法冲击过大,金卡与白金卡可能取代EB-1、EB-2人才移民通道的重大政策转向,反而没有获得同等程度的关注。
在总统公告被签署后,白宫稍晚发布了名为《川普总统限制特定移民工人入境》的事实概况。文件指出,所有新的H-1B申请(2025年9月21日东部时间凌晨12:01后提交)必须随附或补交10万美元费用,否则申请人将无法以H-1B身份入境美国。劳工部与国土安全部将联合发布具体细则,确保付款、审核与执法,并重启H-1B工资标准改革,优先处理高薪、高技能申请人。
尽管概况对先前公告提供了一些解释,但仍存在疑问。例如,“新申请”是指 H-1B 身份本身,还是入境时签证贴?H-1B持有者的配偶或子女(H-4)是否同样受影响?
目前可以确认的是,这份概况主要影响入境相关人员。在美国境内的签证持有者暂时无需立即应对再次入境问题。然而,社交媒体上已涌现大量紧急返美的帖子:有人暂停探亲行程,有人推迟婚礼计划,体现出海外签证持有者的焦虑与应对行动。
周六一早,Axios表示白宫官员透露,新增10万美元费用不会适用于持有效签证、重新入境的现有签证持有者。报道指出,部分律师误读新规,“惊慌失措地建议客户必须在周六前返回美国,否则将面临风险。”部分科技公司因此要求H-1B员工周六前返美,并禁止其此后离境。
不得不说,这主要源于公告措辞不清:从原公告中根本无法解读出“现有签证持有者不受影响”的结论。律师为了安全起见、保守建议客户尽快返美,也是可以理解的。
随后,白宫新闻秘书利维特(Karoline Levitt)在X平台发帖澄清“年费”误解,强调该费用为一次性收费,目前持H-1B签证身处境外的申请人重新入境时无需支付10万美元。并表示该政策将于下一个抽签周期(即2026年)才开始实施。
又有部分科技公司表示“旅行警报解除”,持有签证者可继续国际旅行,不必赶着返美。至此,因“入境”和“年费”引发的恐慌有所缓解。尽管仍存在细节疑问,但两大焦点已得到澄清。对于已经仓促返美的人来说,这个补丁已为时太晚。
移民局(USCIS)和国务院均发布更新,表示总统公告仅适用于在9月21日凌晨公告生效过向移民局提交H-1B申请的外籍人士。国务院和白宫发布此事的常见问题回答(FAQ),强调不阻止任何现有H-1B签证持有者进出美国。
经历整个周末的风波、律师接连夜解读,目前可以确定的是(参考英卓律所新规答疑):
尽管官方多次强调不影响现有H-1B持有者,但仍有许多模糊地带,尤其是公告未明确操作细节,留下不少疑问:
公告生效后(9月21日),以下人群是否需要缴10万美元:
可以看出,政策公布突然且细节模糊,引发法律界混乱及企业担忧,尤其对科技、工程等用H-1B持有者密集型企业影响显著,预计后续法律诉讼会持续。
在风波稍稍平息、初期恐慌过去后,一些试图淡化总统公告影响的说法开始浮出水面。例如,有人将混乱归咎于“媒体误读”。
值得指出的是,政策从一开始就语焉不详。9月19日的总统公告中出现的诸多疑问显示,这一决定明显缺乏深思熟虑,有些像一拍脑袋的举措,却已对具体的人群造成了实质影响。媒体报道最初也仅是援引公告签署现场川普总统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的发言。
甚至出现将政策解读为“中国留学生利好”或“赶走印度人”等带有明显种族偏见的言论。这样的解读无疑是短视且片面的。实际上,对相关政策的全面观察显示,这些措施背后有连续且严密的政策逻辑。
首先,H-1B计划并非首次进入川普政府的视野。早在川普总统第一任期,其政府就已针对H-1B签证实施了一系列严格审批和审查措施,其拒绝率相比前任翻倍。第一任期内,他还曾计划推行工资加权制度,尽管当时未能落实,但目前看来这一修改将重启——国土安全部已于9月24日公示相关提案。
相关阅读:《【半真半假】川普力挺技术移民,留学生一毕业自动获得绿卡,他一直积极支持合法移民》
(搭配川普选前提出的“留学生一毕业就获得绿卡”以及近期“欢迎中国留学生留学”的言论,对比其说法与做法,值得细品。)
右翼方面,早已盯上H-1B计划。今年1月,部分右翼媒体对终止H-1B签证计划存在分歧。有评论认为该签证计划不足以“取代美国工人”,另外有人将该计划批评为“彻头彻尾的骗局”,甚至指责其通过法律漏洞“取代美国白人”。类似言论在MAGA及白人至上主义者群体中并不罕见。
更深层的,自川普总统第二任期以来,其政府在移民政策上推出了一系列针对移民(包括国际学生及外籍工人)的严格限制措施,具体时间线和举措主要包括:
此外,还有最新的“金卡”新型人才移民通道,计划取代EB-1、EB-2;以及“国防七子”名单的扩展,已从7所中国高校扩大到58所,涉及量子计算、军工研发、航空动力等敏感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被指存在军事现代化和技术转让风险。
*“国防七子”原指根据美国《国防授权法案(10043条款)》被认定与中国军方关系紧密的七所中国高校,受到美国多项限制和监察。近期,美国众议院中共问题特设委员会与教育和劳动力委员会联合发布的多份调查报告显示,这一名单已扩展至58所中国高校,涵盖量子计算、军工研发、航空动力等敏感技术领域的合作项目,涉及军事现代化及技术转让风险。
值得指出的是,这还仅仅是针对 所谓“合法移民” 的一系列举动。对于许多人眼中更“边缘化”的无证移民,川普政府的执法力度同样显著升级。从大规模驱逐、边境加固,到庇护申请门槛的不断提高,几乎每一项措施都在缩小他们的生存空间。虽然对象不同,但贯穿始终的趋势是相似的:不论合法与否,移民群体的活动空间都在被系统性压缩,川普第二任期的移民政策正试图营造一种全方位、多维度的高压态势。
因此,依然幻想某一特定群体可以从此政策获益,或将其解读为仅针对某个群体的单一打击,本质上是落入了政策制定者设置并利用的陷阱。正如一张网友发的生动表情包形象地描述的,这些政策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移民社区内部竞争与分裂。
一位网友在微信公众号下留言,化用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öller)二战后反思的一段话。这位牧师因在纳粹时期公开反对希特勒政权而被关进集中营,他的这段话后来不断被改写与引用,成为揭示冷漠与沉默之危险的经典警示。该网友用简练的排比生动总结了川普第二任期的多项举措,同时提醒每个人不要在不义面前保持沉默:
“当他们对非法移民动手时,我没有发声,因为我不是非法移民;
当他们对出生公民权动手时,我没有发声,因为我没有新生婴儿;
当他们对儿童疫苗动手时,我没有发声,因为我没有孩子;
当他们对大学基金动手时,我没有发声,因为我不在大学;
当他们对H-1B动手时,我没有发声,因为我不是H-1B。
等到他们对绿卡动手时,已经没人会为我发声了。
别问丧钟为谁而鸣,它正为你而鸣。”
结论:
H-1B签证10万美元风波不仅凸显了政策发布与沟通的混乱,更反映出本届政府移民政策背后的长期逻辑:通过财政、入境与职业限制系统性地压缩移民群体空间。短期来看,它给海外签证持有者和企业(尤其是大量依赖H-1B签证持有者的科技业)造成实际冲击;长期观察,这类措施显示出针对高技能移民的持续收紧趋势,甚至可能特别影响来自特定国家的学生群体,并与“美国优先”的右翼叙事相呼应。
对移民及其支持群体而言,及时理解政策、积极应对、团结发声,是抵御制度性压力和防止社区分裂的关键。不要低估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即便你无法直接向政策制定者发声,将此事分享给身边亲友、让他们了解正在发生的情况,呼吁他们加入提交公众意见,也是一种有效的发声与公民参与。
参考资料:
https://www.visaverge.com/news/major-u-s-employers-urge-h-1b-holders-to-return-before-sept-21/
https://apnews.com/article/h1b-visa-trump-immigration-8d39699d0b2de3d90936f8076357254e
https://www.wsj.com/politics/policy/inside-trumps-chaotic-overhaul-of-the-h-1b-visa-b23bfdd3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5/sep/19/trump-h1b-visa-100000-fee
https://www.axios.com/2025/09/20/trump-h-1b-immigration-visas
https://thehill.com/homenews/administration/5514064-new-h1b-visa-cost
https://www.state.gov/h-1b-faq
https://mp.weixin.qq.com/s/mQ9utMQvf2XmdgdAhOA5Rw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5/09/20/donald-trump-h1b-visas-overhaul-0057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