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Donate
Newsletter
Search
Donate
Press
Search
Donate
Newsletter

【假】小罗伯特·肯尼迪:抗抑郁类药可能促成大规模枪击

“抗抑郁类药物和精神类药物导致大规模枪击!”?

【日期】2025年8月28日

【来源及背景】8月27日,明尼阿波利斯一所天主教学校发生枪击案,造成两名儿童死亡、18人受伤。这起惨案震动了全美,也再次引发对枪支暴力根源的争论。

 

然而,美国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RFK Jr.)在枪击案后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将矛头指向抗抑郁药物,称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正在研究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精神类药物“是否可能促成暴力行为”。

 

这不是小肯尼迪第一次将抗抑郁类药物和枪击案联系在一起,他长期以来宣称SSRI可能引发“自杀和他杀意念”,并暗示美国“成为世界上药物过度使用最多的国家”才是暴力激增的原因之一。

 

小肯尼迪在采访中没有提到“枪支”,但研究表明枪支是美国儿童和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

 

类似的言论在中文社区广泛传播。

然而,美国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RFK Jr.)在枪击案后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将矛头指向抗抑郁药物,称卫生与公共服务部正在研究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等精神类药物“是否可能促成暴力行为”。

这不是小肯尼迪第一次将抗抑郁类药物和枪击案联系在一起,他长期以来宣称SSRI可能引发“自杀和他杀意念”,并暗示美国“成为世界上药物过度使用最多的国家”才是暴力激增的原因之一。

截图

 

相关阅读:《【假】近年多起大规模枪击案,跨性别者枪手占比高》

作者:夸克拉
封面图源:国会山

【事实核查】

省流版:

  1. 临床研究显示,大多数枪击案凶手并未服用精神类药物,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仅为4%,低于全美成年人群的11.4%,无法支持小肯尼迪所说的正相关性。
  2. 低血清素水平可能增加自残、自杀或伤害他人的风险,而SSRIs通过提升血清素水平,有助于缓解症状、降低风险。
  3. 小肯尼迪将抗抑郁药物与枪击行为挂钩的言论缺乏科学依据,更多反映出政治立场而非医学事实。

小肯尼迪将SSRI与枪击案联系在一起的言论引来强烈批评,明尼苏达州参议员史密斯(Tina Smith)直言,在整个社区陷入悲痛的时候,小肯尼迪居然敢说“不是枪杀了孩子,而是抗抑郁药杀了孩子”,她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史密斯同时强调,美国已有超过4亿支枪,比人口还多,美国儿童在学校或游乐场被枪击的几率是其他发达国家的十倍。

美国涉枪凶杀案的数量是加拿大的六倍,是德国的十五倍。图源:Vox

相关阅读:《缅因州发生大规模枪击案,为什么美国枪支问题如此独特而持久?》

据媒体报道,枪手在日记中写道自己饱受抑郁症折磨,并存在自杀和杀人的念头。目前尚不清楚其是否服用过任何精神类药物。

此外,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及相关研究均与小肯尼迪的说法相左。一项2019年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校园枪击案凶手似乎并未被开具精神类药物处方,且“即使有处方记录,也未发现直接或因果关联”。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报道,哥伦比亚大学“大规模凶杀案凶手数据库”(Mass Murder Database)数据分析显示,抗抑郁药是市场上使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全国性调查显示,2023年全美18岁及以上人群中,有11.4%正在服用此类药物。而大规模枪击案凶手服用抗抑郁类药的比例低于全美水平,仅有4%。

负责该项目的精神病学系教授吉尔吉斯(Ragy R. Girgis)表示:“所有数据都表明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并非问题根源。”

致力于推动具有科学背景候选人参政的组织“314行动”的执行主任波利亚克(Erik Polyak)在接受新闻网站Daily Beast采访时表示,有一个关键点值得注意:“SSRI和抗抑郁药物是经过验证的安全可靠药物,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处方使用。但美国却是唯一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国家。”

这一问题我们已多次谈及:精神疾病、药物使用、社会压力等“其他原因”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为何只有美国在发达国家中独有如此严重的枪支暴力。值得指出的是,这类论述往往“巧妙地”将焦点从枪支本身转移开。

至于小肯尼迪提及的精神类药物可能引发的“自杀和他杀倾向”,这一说法与事实不符。确实,一些青少年在服药初期可能出现自杀意念,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并未将“杀人倾向”列入此类药物的警示项目。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前主席、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布伦德尔(Rebecca Brendel)指出,低血清素水平与抑郁、焦虑、情绪波动及其他负面情绪和行为变化相关,包括自我伤害行为如自残和自杀,以及针对他人的暴力行为。使用SSRI的目的是通过提升血清素水平缓解这些变化。大量临床证据表明,这类药物总体安全有效,有助于减轻抑郁症状并降低自杀风险。

吉尔吉斯则指出,关于SSRI与暴力行为的误解,主要源于人们将研究中自杀倾向和易怒性与暴力行为混为一谈。

值得注意的是,小肯尼迪过去在参议院确认听证中甚至将SSRI与海洛因相提并论(注:小肯尼迪本人曾有海洛因使用史),还提出让患者到“健康农场”戒药的极端设想。这些言论已被医学界广泛质疑,认为其缺乏科学根据,只会制造恐慌。媒体评论则认为,他的做法是一种政治策略:在公众愤怒聚焦枪支问题时,转移视线,把责任推给药物或社会少数群体。

结论:

综合现有研究和证据,抗抑郁药物(尤其是SSRI)与暴力行为之间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虽然SSRIs在个别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在用药初期,可能出现躁动或短暂冲动感,但大规模枪击事件的发生并不能归因于这些药物。临床研究显示,大多数校园枪手并未服用精神类药物,枪手的服药比例也低于于美国一般成年人群;即便有人服药,也未发现任何直接或因果联系。

从公共卫生和社会学角度来看,美国枪击案频发的关键驱动因素仍是枪支数量巨大、获取便利以及枪支管控政策不完善。相比之下,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水平与枪击事件发生率并无正相关。

因此,小肯尼迪将抗抑郁药物与枪击行为挂钩的言论缺乏科学依据,更多反映出政治立场而非医学事实。在公共讨论中,将注意力从枪支管控和社会环境问题转移到药物身上,不仅误导公众,也可能加深对精神健康患者的污名化。

参考资料: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politics/2025/08/29/rfk-minneapolis-shooting-ssri-psychiatric-drugs-hhs/85884626007

https://www.thedailybeast.com/rfk-jr-offers-bonkers-explanation-for-school-shootings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1513302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health/2025/08/29/ssris-mass-shootings-science-rfk

https://people.com/rfk-jr-blames-gun-violence-on-antidepressants-11800552

https://www.vox.com/policy-and-politics/2015/10/2/9439435/americas-gun-violence-statistics

Suggest Fact-check
Suggest Fact-che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