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詹涓
封面图源:《欧洲新闻》
【事实核查】
核心事实如下:
- 谣言称三位欧洲领导人在前往基辅的火车上吸毒,但桌面上并非毒品,只是纸巾和咖啡搅拌棒;
- 针对泽连斯基的“吸毒”谣言从他2019年竞选时开始,2022年及2025年通过篡改音频或视频反复传播,均被BBC、路透社等机构证实为伪造;
- 俄罗斯军事情报机构(GRU)策划这些信息战,旨在分裂乌克兰与欧美盟友,削弱西方在俄乌战争中的支持。
这是一张纸巾,用来擤鼻涕的纸巾
2025年5月,一列夜间火车从波兰缓缓驶向乌克兰首都基辅。车厢内,法国总统埃马克龙、德国总理默茨和英国首相斯塔默正在讨论一项重要的外交使命:周六上午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及波兰领导人会面,共同向俄罗斯总统普京发出呼吁,希望俄罗斯从 5 月 12 日起停火 30 天。然而,俄罗斯在周六当天却向乌克兰发射了 100 多架无人机作为回应。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场行程会因一张纸巾引发一场国际风波。
5月10日,一段短视频在Telegram和X平台上如病毒般传播。视频中,马克龙从桌上拿起一张白色纸巾,默茨将一根小小的塑料棒收了起来,斯塔默在一旁微笑。画面平淡无奇,但社交媒体用户声称,马克龙面前白色物体是一袋可卡因,而默茨手边的物体是吸毒用的勺子。
这个说法立刻引起了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的关注,周日她在Telegram上发布长篇帖子,重复了这种虚假说法,她称纸巾是“毒品袋”,搅拌棒是“吸毒勺”,三位领导人在毒品影响下“决定欧洲命运”。“显然,他们忘记在记者到达之前把他们的工具(毒品包和勺子)拿走,”她声称。
扎哈罗娃还声称,三位领导人这是要去见另一位吸毒的政治领袖。2022 年,她质问一位西方大使为什么要向“精神失常的瘾君子泽连斯基”运送武器,并声称泽连斯基“吸食可卡因多年”。
扎哈罗娃的指控迅速点燃网络。《欧亚日报》《真理报》等亲克里姆林宫媒体第一时间将故事包装成国际丑闻,标题耸人听闻。西方极右翼人士,如英国反伊斯兰活动家汤米·罗宾逊和美国阴谋论者亚历克斯·琼斯,纷纷加入炒作,声称主流媒体刻意掩盖真相。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基里尔·德米特里耶夫也在X上阴阳怪气:“这段视频是人工智能还是真实的?如果是真的——我们看到的是糖还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如果是其他东西,它就能解释很多最近的想法和提议?”
然而,真相远比谣言朴素。美联社和法新社这两家新闻机构随行采访,录制并分享了领导人会面的片段。如果会议期间真的发生了“集体吸毒事件”,这两家机构肯定也不会被允许进入会场。事实上,这两家媒体有现场的高清照片和视频,照片显示,所谓的白色粉末袋实际上是一张皱巴巴的纸巾,默茨手中是普通的塑料棒,桌上没有任何毒品痕迹。斯特灵大学物质使用研究教授卡特里奥娜·马西森对《EuroVerify》表示:“看上去就是一张纸巾或餐巾纸,还有一根线,没有任何可卡因的证据。”


爱丽舍宫迅速在X上回应,贴出纸巾特写照片,并标注“这是一张纸巾,用来擤鼻涕的纸巾”。另一张图为马克龙与斯塔默握手,象征“欧洲团结建设和平”。他们警告:“当欧洲团结让某些人感到不安时,虚假信息甚至将纸巾伪装成毒品。”德国政府同样斥责指控“荒谬可笑”,默茨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在X上强调:“这只是一张纸巾,虚假宣传试图削弱欧洲。”




泽连斯基的“毒瘾”谣言:从竞选到战时的抹黑
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再次成为俄罗斯信息战的靶心。他的“吸毒”指控最早出现在2019年乌克兰总统竞选期间。当时,泽连斯基与时任总统波罗申科的竞选团队相互指责对方有不良嗜好。为平息争议,两人都接受了公开的血液检测。法新社报道,结果显示两人都没有使用毒品或酒精的痕迹。然而,这并未阻止谣言死灰复燃。
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宣传机器重新包装了这一说法。一段视频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画面显示泽连斯基在与埃隆·马斯克视频通话时,桌上赫然出现一堆“白色粉末”。亲俄账号蜂拥而上,宣称这是泽连斯基吸食可卡因的铁证。BBC、路透社和Bellingcat等事实核查机构迅速介入,证明这堆“粉末”是数字篡改添加的。Bellingcat创始人艾略特·希金斯分享了原始BBC视频,拍摄于2022年3月,桌上空无一物。


2025年,俄罗斯宣传者变本加厉。他们剪辑了2019年泽连斯基接受《乌克兰真理报》采访的片段,伪造他称“可卡因让人整天充满能量”并承认“我确实吸毒”。亲俄政客伊利亚·基瓦3月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宣称,泽连斯基“对可卡因的依赖扭曲了现实”。扎哈罗娃也在Telegram多次称他为“不稳定的瘾君子”。但路透社的核查揭露了真相:原始采访中,泽连斯基谈论的是自己“早上喝咖啡、带狗散步、锻炼身体”的习惯,他还明确表示:“我不吸毒,我只是对咖啡上瘾。”在这段一小时的采访中,泽连斯基从未提及毒品。
这场针对泽连斯基的抹黑,远不只是个人攻击。俄罗斯意在通过描绘他为“瘾君子”,削弱乌克兰的国际形象,动摇全球对乌克兰抗俄斗争的支持。
这些假视频的传播路径如出一辙:从匿名亲俄账号上传,以英文、西班牙文、中文等多语言版本扩散,再由亲克里姆林宫媒体和西方极右翼人士放大。


2023年美国国会辩论援乌法案时,亲川普派系重复俄罗斯谣言,称泽连斯基用美援购买豪华游艇,导致援乌延迟八个月,乌军前线火力不足,俄罗斯借机夺回战场主动。
2025年的这起谣言则发生在欧洲推动乌俄停火的关键节点,意在分散注意力、削弱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
俄罗斯信息战的幕后操盘
这场“可卡因”风波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俄罗斯信息战的一部分。法国外交部5月初表示,俄罗斯军事情报机构(GRU)是这些行动的核心策划者。自2017年以来,GRU针对马克龙散布谣言,从性取向、妻子性别到与金融家索罗斯的联系,无所不用其极。2025年,GRU的数字渗透愈发猖獗,目标是为克里姆林宫收集情报,同时通过虚假信息制造社会分裂。
俄罗斯意在削弱西方对乌克兰的军事经济支持,在西方内部制造分裂,并通过描绘对手道德败坏,为侵略辩护。这场信息战与战场上的炮火同步,目标是瓦解西方的意志。
从一张纸巾到泽连斯基的假视频,俄罗斯的“可卡因”谣言是一场精心策划的信息战,旨在抹黑乌克兰及其盟友,破坏西方在俄乌战争中的团结。这些信息操作的目标不是让人“相信谣言”,而是让人“怀疑真相”。它通过视觉误导和多渠道同步传播,使公众对政治人物失去信任,从而动摇对战争正义性的判断。
事实核查仍是抗击这类谣言的第一道防线。面对剪辑过的视频、模糊来源的信息、包装精美的“爆料”,我们所能依靠的,是持续追踪证据、核查语境、识别操纵模式。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信息战中,保有基本判断力,也是一种公民责任。
参考资料: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europe/macron-cocaine-starmer-putin-b2749218.html